廣西新聞5月20日電(駱俐羽 黃凌雁)時下,又到紅油香椿芽上市,靖西市新甲鄉大華村百畝香椿基地里,一株株香椿葉芽綠中泛紅,鮮嫩欲滴,香味撲鼻。村民們早早就去采收香椿芽,拿到村部的冷凍庫房來賣。
“張國春的香椿芽15.8斤,共94.8元;黃姆能19斤,共114元……”第一書記徐華旭在幫村民收購過秤香椿芽。
徐華旭,1972年生于山東淄博,1991年參軍入伍,2006年轉業到百色市煙草局,2018年3月任自治區煙草局派駐靖西市新甲鄉大華村第一書記,2021年5月屆滿后又主動申請留任鄉村振興第一書記。15年的軍旅生涯讓他養成了能吃苦、能忍耐、能戰斗的優良品質,駐村的5年時光里,他帶著全村的黨員干部群眾苦干實干,吃在村、住在村,齊心協力打井通水、修建產業路、建太陽能路燈、成立種養專業合作社……向著村民們內心的期盼不斷前行,用實際行動為脫貧攻堅、鄉村振興貢獻點滴力量。徐華旭一系列幫扶舉措落地開花,帶領大華村從一個窮散亂的村莊變成了美麗富裕的新家園。
產業建起來——找準發展“方向盤”
大華村地處靖西市新甲鄉西北部,山多地薄水少,是典型的大石山區。惡劣的發展環境制約了產業的發展,致富的夢想早已被壓在了大山腳下,無處放飛。
如何開展工作?徐華旭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家訪”。為了與村民一起追尋脫貧致富路,徐華旭到家家戶戶實地走訪,對村集體和村民情況了如指掌。徐華旭發現,大華村要像別的村大規模發展烤煙、水果產業幾乎是不可能,但幾乎每座山上都長有香椿樹,這讓徐華旭興奮不已。于是他組織駐村工作隊、村兩委班子到云南彌勒、廣南等香椿種植基地參觀學習,2019年以“村集體+農戶”的產業發展模式種植香椿100多畝,聘請一名技術指導員專門指導香椿產業的發展,同時在村部建立60多平米的冷藏庫,方便收購村民的香椿芽,當天收購的香椿芽,放入冷藏庫,第二天就可以發往南寧、北上廣等大城市銷售。
“有的村民一年采摘香椿芽收入就有兩萬多元?!毙烊A旭高興地說。為不斷壯大村集體經濟,徐華旭積極探索林下養雞,發展香椿樹下養殖本地三黃土雞,年出欄3000羽,為村集體經濟增收3萬多元。2022年,大華村村集體經濟收入就有11多萬元。2023年初,徐華旭又向后援單位申請28萬元幫扶資金用于村集體養牛項目,并提前種下了60畝的牧草。種養結合,綠色發展,為大華村闖出了一條振興好路子。
徐華旭又研究電商,把老百姓平時種的玉米、黃豆、紅薯和香椿芽等,通過“一畝地”網絡平臺銷售出去。原本不值錢的山里土貨,順著一條網線暢銷全國各地。同時他還將香椿芽申請了扶貧產品認證,注冊了香椿雞。2022 年,通過改善包裝,銷售土貨品種多達10來種,農產品銷售額達30多萬元。
村莊靚起來——鄉村治理“內外兼修”
“我們村終于裝上路燈了,出行再也不用摸黑了,徐書記又為我們辦了件大好事!”大華村民紛紛感嘆。
以前,大華村沒有路燈,村民曾數次向村委會反映,希望能盡快把路燈裝上,讓夜間出行有安全感。為此,徐華旭把村民對燈的期盼牢記在了心上。他多次向后援單位爭取幫扶資金,最后給村里安裝了146盞太陽能路燈,大大提升了大華村村民的幸福感。
“路燈不僅照亮了大華村的夜晚,更點亮了鄉親們的‘心燈’,點燃了鄉親們振興家園的熱情。如今,鄉親們干事創業、振興鄉村的勁頭更足了?!毙烊A旭笑道。
飲水困難一直是大華村歷史難題,14個屯就有6個屯沒有通自來水,這也是徐華旭最著急的一件事情。為此,他帶領群眾翻山越嶺探尋,最后在一處深150米的地下溶洞找到了水源,他積極向上級水利部門爭取,建設了弄力弄巖溶洞地下水抽水供水項目,2022年通過“萬企興萬村”活動得到靖西天盛公司贊助打井并申報上級政府部門建設大幫屯飲水項目,終于解決了6個屯缺水問題。
駐村5年來,曾經的貧困村破繭成蝶,農業成了有奔頭的產業,農村成了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稗r村是一個廣闊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為的?!毙烊A旭堅定地說道。(完)